【信息发布时间:2020-12-11】 【我要打印】 【关闭】
今年1-11月,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交易项目16079宗,成交额1369.44亿元,同比增长42.28%,已超去年全年交易额近270亿元。
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疫情影响不利因素转化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“放管服”改革和平台整合共享的有效动力,对标营商环境优化、省创新试点、星级服务品牌创建和利企便民改革“双百行动”,出实招、求实效,推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和市政府全体(扩大)暨廉政工作会议精神,严管公共资源,将所有公共资源交易纳入平台,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依法规范、公开透明、实时监测。根据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指引和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,提请市政务办修订,并由市政府印发2020年版公共资源交易目录,新增订交易项目18条,交易范围涵盖工程交易、土地交易、政府采购、国有产权交易四大类83个项目。
积极推进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县一体化管理”试点工作,按照“四个一体化”目标,基本完成市县两级平台整合,全市“1+8”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初步形成,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力体现。充分落实“应进必进”,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分散采购进场交易管理,今年1-11月,我市分散采购交易项目758宗,交易额25.4亿元,处于省内前列,得到省政务办领导充分肯定,为全省平台整合共享难点突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。
全面完成“不见面”交易系统市县一体化部署,新增建设3个不见面开标室,提高业务承接能力,依托“徐州市公共资源远程不见面开标大厅”系统,采用“标书邮寄、网络开标”“开标不见面、样品快递送”以及标准化“不见面开标”等多种方式,不断扩大“不见面”交易项目占比,有力保证疫情期间轨道交通2号线、三环南路改造等重点工程的开工复建,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招标即将进入评标阶段。今年1-11月,全市“不见面”交易项目1699宗,交易额达846.13亿元,我市公共资源“不见面”交易迈入省内第一方阵。
建成网上保证金自动收退管理系统,开发银行和保险电子保函等金融服务业务,替代传统投标保证金收退管理,减轻企业资金压力。今年1-11月,实现13529笔电子保证金收退,涉及保证金金额30.65亿元,通过投标电子保函替代传统保证金使用,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3300万元。
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“用好”“管好”交易平台,提高资源配置质效和交易规范化水平。通过启用政府采购和国有产权电子化交易系统、与阿里拍卖协同探索共建政府公有资产网络竞价线上交易机制、推行排污权交易“网上办、不见面”,在推进交易方式多元提效上谋实绩;通过加强交易事项网上办理、人脸识别系统运用、“三色马甲”制度建设、数字化见证平台开发,在推进交易活动规范提质上出实招。
下一步,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聚焦营商环境优化,对标创建招标投标“建立公平有效的投诉机制”,整合政务服务资源,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线上投诉“全链条”管理系统,提升交易活动市场满意度。同时,积极开展淮海经济区内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评标系统对接互联,实现区域内专家资源共享,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区域样板。